广 西 专 业 综 合 性 心 理 服 务 机 构

你说的那些狠话,都会成为孩子心里的伤

发表时间:2019-07-11 11:57



“这世界上,孩子对父母的爱,才是真正无条件的 。可是,很多时候,我们做父母的都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,对孩子发泄自己的不满。这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。谨以此文,警醒我们大家”。



“妈妈,你不喜欢我了吗?”


瓜瓜一脸疑惑又透着不甘心地跑过来问妈妈。


“怎么可能,谁说的?”妈妈问。


“外婆说的。她说我是个害人精,所以爸爸离开了我们,如果我再这么坏,妈妈也不喜欢我了”。


瓜瓜有些委屈,含着泪。


妈妈一把扯过孩子揽在怀里。


“外婆只是生气了,我不是告诉过你吗?不要把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当真”。


“在这个世界上,无论发生什么事情,无论你是什么样子,妈妈都会爱你,喜欢你”。


妈妈也哭了。



瓜瓜妈妈之所以能深深地宽慰孩子,是因为她明白。


离异并不是天大的事情,而如果大人们将情绪化作不适宜的语言宣泄在孩子身上,那才是真正的无止境的悲剧。


“你看看你有啥用,我看狗都比你强。”


“你这种人,长大了就是个没出息的东西。


刺耳吗?还有好多更过分的。


或许有的人会说,我们很爱孩子,绝对不会说那么难听的语言。


是的,或许是的。


大多数父母其实是很爱孩子的,如果只是偶尔的情绪发泄,说了不太好听的语言,做父母的也无需太紧张。


如果孩子遭受长期、反复的语言暴力,就会对孩子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。



只是大多数父母或许不知道,即便我们很注意文明用语,也有可能举着软刀子对着孩子而浑然不知。


通常来说,所谓语言暴力,就是使用谩骂、诋毁、蔑视、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,致使他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,属精神伤害的范畴。



比较常见的是:


比较性语言 , 比如“人家就是比你强”、“你看看某某,做得比你好多了”


指责打击性语言,比如“我看你只知道玩”、“我讨厌你”、“你为什么总是……”


带有辱骂性质的语言,比如“你这个猪脑子”、“笨蛋”、“害人精”


讽刺性语言,比如“你这个样子,还是算了吧”、“滚,别碍眼”


恐吓性语言,比如“再不听话,我就不喜欢你了”、“再这样,我就永远不回家!”

……


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下的孩子,很容易受到负面语言的影响,当然根据个体情况和语言暴力的程度,会出现不同的状态。


通常来说,会有如下情况:


· 自我价值感较低


现在的孩子,大多数并不缺吃穿,主要任务就是学习。


成绩很容易成为评判孩子的工具。


“妈妈,今天我在学校里跟好朋友一起玩了五子棋,我们……”


“你作业做了吗?就知道玩”


孩子满腹的倾诉欲望就这么被顶回去了


时间长了,他会形成一种感觉。

“原来父母更关心我的学习,而不是我”。

“我是不讨人喜欢的,真正讨人喜欢的是好的成绩”。


孩子也许为了讨好父母,会成为众人眼中的好学生,但是学习好,仅仅是她获取父母认可的一种工具而已。


他们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,努力让自己表现的优秀、完美,可是,他们也很渴望,只因为自己是父母的儿女,就得到无条件的爱。


然而,他们受过太多消极、负面的打击,这种打击,有语言(包括身体语言),也有行为上的,他们不相信自己本来就很好,哪怕拥有很多世俗成功的体验,仍然会觉得自身缺乏价值,不幸福。


这就是很多优秀的人仍然觉得自己很自卑的重要原因。


他的自我价值,已经被迫与成绩、升学、工作、工资、户口、结婚、生子划了等号。


还有一部分孩子,因为父母长期的语言羞辱和责骂,索性就变成了父母口中的那个糟糕的样子,彻底地迎合了父母的预言。


· 有亲密关系障碍


在语言暴力中成长的人,长大之后,不少人表面上是大家眼中的“靠谱人”。工作上勤勤恳恳,朋友也不少,看起来是很ok的人。


可是一到恋爱结婚,问题就爆发出来了。


最常见的就是,他们对亲密的人,在语言上特别的刻薄,埋在心底的那些毒舌语言,会不断地从他们嘴中蹦出来。


而这些语言,又化作一把把刀,伤害着家人和孩子。



这类人在亲密关系中,常常表现得很糟糕:


·        从不赞美伴侣,但却常常辱骂


·       渴望被爱,又害怕与人亲近


·       常常折磨人,但内心深处又深感自责


·       情绪管理能力较差


·       拥有一颗玻璃心,特别敏感


其实,因为小时候经常遭到辱骂,不曾真正地充分地享受过父母无所不包的爱,在他们的内心,特别渴望深沉而亲密的爱。


然而,他们从幼年经历中习得,亲密关系意味着伤人。


所以,他们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显得十分矛盾。既想深深地靠近一个人,又害怕太过靠近失去后受到伤害。


如果遇到一个特别能理解并全力接纳他们的爱人,他们是有机会痊愈的。


但大多数成年人,彼此身上都带着伤痛走到一起,谁也不比谁智慧多少。


往往是在争吵折磨中,付出高昂的代价,才渐渐开始成长起来。


· 形成“攻击型人格”


孩子在受到“语言暴力”之后,性格变得暴躁、易怒,内心充满仇恨、逆反,为了发泄不满,而对他人和社会采取过激行为,直接影响和危害社会,害人又害己。



遭受严重语言暴力的人,还很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。


沈阳市心理研究所曾经对沈阳市少管所的6名拘押的青少年进行心理调查,发现无一例外,他们都遭受过密集而惨烈的语言暴力攻击,他们的父母常骂他们,拿他们和周围人对比,一旦他们不如人,就要遭受辱骂。


知名艺术家谢勇,为了让人们意识到语言暴力的杀伤力,将“丢人”,“是人就比你强”,以及“怎么不去死”这些语句做成模具,可拼凑成枪、刀和斧头。


他通过创意的方式,将无形的伤害化成了更易感知的武器。


又或者,一个被父母长期忽视、用暴力语言沟通的孩子,在受到伤害的时候,也最可能隐藏内心的痛苦,受到伤害后也不会告诉父母。



很多父母都会说,我也知道语言暴力很不好,可是,有时候那些话就像不听使唤似地从嘴巴里蹦出来,说完之后又特别的后悔,担心影响了孩子。


可以分享的经验是:不把大人的情绪带进孩子的世界


爸爸妈妈生活的世界,的确是要承担各种各样的压力,家庭成员之间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纷争。


但是,做父母的,需要有清醒的认识,无论发生了什么,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、安全、有爱的生活环境。



不因为自己受到生活上的挫折,就把各种情绪化作暴力语言甚至是肢体暴力发泄在孩子身上,那样,你会让无辜的孩子为你们的人生买单。


如果确实有排解不掉的情绪,尽量选择孩子不在场的时候去发泄,也可以去寻求心理咨询的专业介入。


· 不把孩子与其他人比较


我们这一代父母,几乎是在各种各样的比较之中长大的。


所以,遇到事情的时候,比较几乎是下意识的事情。


然而,可能的确需要不断提醒自己的是,生命真的是非常个体化的存在。


每个孩子特点并不相同,进度也有快慢,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静静地等待一段时间,选择相信孩子。


尽量多看见孩子今天比昨天的进步,看见他改变的地方,不去与其他人比,也不去与你想让孩子抵达的目标比较。


在言语上,也多鼓励欣赏孩子,尽量不要责骂羞辱孩子。如果偶尔地做了,等心平气和的时候给孩子说声对不起。



· 不用苛求自己和孩子做完美的人


在我们的生活中,各个地方都在贩卖着大家的焦虑感。


“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


“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”……


我们每天都在听到这样那样的说法,接受着这样那样的暗示。


其实,我们没必要被这些说法绑架,每个家庭,每个孩子,情况都特别不同,选择自己适合的道路,陪伴孩子走好人生的前半段就好。


既不用苛求自己十八般武艺无所不能,犯一点过错都不可原谅,更不用一直以说教者的姿态苛求孩子改正原本算不上错误的错误。


轻松一些,怎么样走,都还是有路的。



· 关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


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是否被看护者真正地看见和了解,这才往往是他们最在乎的。


孩子上学归来,抱抱孩子,问问孩子累不累,想选择什么样的休息方式等等,比追着问孩子考的怎么样会更让孩子有温暖。


孩子遇到做不好的事情,不着急批评孩子,否认孩子的感受,而是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他,做到这点,孩子不放光都难。


我们的父母,包括我们自己,不少人曾经也是语言暴力的受害者,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也曾经是被家人以粗暴的方式,甚至是激烈的打骂对待过。


成熟的父母,会懂得,过去的责任,不由我来承担,而今后,我将不再把孩子当做发泄桶,我们会积极地修复创伤,真正地看见个体生命的价值,给孩子一个温和有爱的环境。




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有关于这方面的相关信息,可联系小编15078805124(同微信)

办公地址:南宁市民族大道63-1号欧景庭园12单元心翔心理

电话:0771-3307905
心翔网站:http://www.gxpsy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