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 西 专 业 综 合 性 心 理 服 务 机 构

做孩子的心理医生,别让心理问题困扰孩子!做孩子的心理医生,别让心理问题困扰孩子!

发表时间:2020-05-30 14:26

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,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,才能知道他们喜欢什么、厌恶什么,哪些地方是他们的不足之处,哪些地方又是他们的优势所在,从而创造必要的条件,给予相应的指导。


AFS$BJ$TOM$F[VS_}I)N$EQ.png


一家人每天生活在一起,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,父母要做的是给予孩子全然的接纳和支持,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、个性特质,相信每个生命都有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、能力和秩序。那么,怎样才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呢?
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孩子也一天天长大了,大人们忽然发现,孩子没有像小时候那么黏在你身边,那么依赖你了。关系好像也不像以前那么温馨融洽。有时候你说一句,他反驳两句,想要好好和他谈话也变得非常不容易,更别说他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。你想跟他走的近一些,但是他却对你爱理不理,只按照自己的方式来。


这其中,到底是什么在发生变化呢?


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,将一个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一个大房间,房间内有两个铁架子,一个是光秃秃、没有任何装饰物;另一个铁架上缠满了绒布,形似一只母猩猩,地上还有吃的、玩的物品。


然后,观察小猩猩是吃?是玩?还是要母猩猩?结果发现,小猩猩面对陌生的房间恐惧地叫几声,然后就爬上模拟的母猩猩架上,紧紧地抱住。只有在饿的时候,它才下来,吃点东西后又会迅速爬上去、爬到紧紧抱住那只毛绒绒的母猩猩。


这一实验证明:幼小的动物虽然需要食物,但随后的需要就是对抚养者的依恋,后一种需要超过玩具的吸引。


心理学研究发现,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长期没有得到这种依恋的满足,就容易产生不满足感、从而产生烦躁、敏感、神经质等性格障碍。所以,专家建议,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(尤其是1岁以内),应该保证1-2个固定的抚养人,而不应该总在变换照看者。


鉴此,需要所有的父母明白:在准备怀孕、准备养育孩子时,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,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,一定要自己带孩子!不要让孩子离开你,尤其是初生的第一年!

当然,在孩子12岁之前,依恋现象一直存在,依恋现象与年龄成反比,年龄越小越重要。


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,不在父母挣钱有多少,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识,更不在父母的事业有多成功,只在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;在你为他依恋时期的相伴时间有多少。

CSHQP{HWT%9V``6}B%MRC7P.png


孩子犯了错误,急躁的妈妈忍不住打了他的屁股。妈妈的意思很明确:打你,是教育你,是妈妈对你的行为不满意,是要你记住“犯错误是要受到惩罚的”。

但是,你问过孩子孩子的心理吗?

“妈妈不喜欢我了,她一定对我不好了;”

“原来犯错误就会被打呀;”

“我下次再也不随便动手做事了……”

这些就是孩子的心理反应。同样的一件事情,同样的一种现象,同样的一个动作,孩子的想法与成人的想法是有一定差异的。


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,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轨迹,有自己的行为模式,有自己的心理世界。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。作为父母,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还在的表面,更应该了解孩子的内心,做个有心的父母。


可怜天下父母心,任何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,但又必须看到,我们身边的孩子并不是每个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,而原因自然与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。尤其是在心理方面,我们不能不承认,孩子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,自卑、焦虑、抑郁、紧张、恐惧,等等,每一种心理问题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。要解决这些问题,自然就需要做父母的走进孩子的内心,用爱、用关怀去“医治”他们。


这节系列课,正是给所有爱孩子的父母的课,本节课将从多个角度与父母们一起来分析孩子的行为,了解孩子的心理,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孩子,教育孩子,使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、快乐地长大、成才。


做个有心的父母,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,做孩子的“心理医生”。如果你能做到这点,使孩子身心健康,孩子将来就不会有很多心理障碍,这不也正是我们爱孩子的真正目的吗?孩子是独立的人,如何教育他们,是父母的职责。


希望您的孩子能够远离烦恼、远离痛苦,健康快乐地成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