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 西 专 业 综 合 性 心 理 服 务 机 构

育儿说| 孩子独立性差,自控力差,畏难情绪怎么办?

发表时间:2020-02-26 10:27

心翔心理育儿问题解答专栏


640.jpg


家长:跟孩子玩游戏,输了就会哭,不愿玩了,家长应该如何引导?


心翔大林老师: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在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,他自己有个要赢的期待,一旦没有达到这个期待,他因为还不具备网状结构的思维,他自然就会采用线状思维,要么就是哭,要么就是不玩了,要么就生气,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状态,而且会在那个状态中一直停不下来。所以他的这样的表现并不是因为他输不起也不是因为他不想玩了,这只是他自己的一种应对方式。所以在这个时候,作为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的这个行为,可以先给孩子一个共情:玩游戏输了后任何一个人都会不高兴,然后我们要给他做发散引导,就是除了哭,不玩了还可以有比如再战一次,或者去做其他事情等等,这样就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思考能力,就会慢慢形成网状结构思维,这个时候还哭或者不玩了,家长就可以暂时离开,告诉他,等你思考好了我们再聊一聊。家长一定要坚持一个稳定的处理方式,慢慢的他就自然会有更好的应对方式了。


家长:孩子不能独自玩,一定要人陪着一起玩,否则就说很无聊,开始有情绪。


心翔心理大林老师: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,孩子从三岁开始就会慢慢形成独立意识,也就意味着他可以开始尝试独立相处了。孩子如果三岁之后还出现不能自己独立完,特别是到了六岁以后,这有很大可能是小时候家长保护太多,关注太多有关系,就会让孩子的意识中产生家长就是需要陪伴我的,所以一旦家长不陪伴就会很生气。这个时候,作为家长首先先要反思自己过去的教育方式上是否存在这些问题,如果存在,就需要从现在开始改变。因为孩子的认知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,所以在改变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,比如制定好第一周和孩子说好每天有二十分钟独处的时间,适应了后再慢慢加量,孩子有情绪的时候,不和孩子生气,先去接纳他的情绪,告诉他爸爸(妈妈)允许你有情绪,同时这是我们的约定,就要去遵守,最终他就会改变。


家长:如何提高孩子做作业的积极性与自律能力,增强信心呢?


心翔心理大林老师:这其实是两个问题,第一个是主动性的问题,这其实是很多家长都担忧的问题,就是明明我希望他能积极一些,自律一些为什么就是不听呢,这其实包含了自主动机和外部动机的问题,我们希望他自律那是外部动机,所以孩子未必会按照我们所说的,这就需要我们家长把他转化为自主动机,然后养成一种习惯,我们可以从他比较感兴趣的事情上入手,比如下棋,那我们就设定好每天的几点是属于下棋时间,到时间了提醒爸爸(妈妈),他因为对下棋感兴趣,自然就会准时提醒,那我们就要及时对孩子进行鼓励,他对下棋就会慢慢养成积极的习惯,接下来就鼓励他对下一个事情养成积极的习惯,这样问题就解决了,接下来就是第二个问题培养自信心的问题,儿童的自信心主要来自于家长的认可和鼓励,家长能每天去发现孩子一个很好的行为及时的给予肯定,孩子的自信心一定能慢慢建立起来。所以不要把自信心培养想得很复杂,只是很多时候家长不去发现,都是看到他的不好的地方,甚至说一些很伤孩子自尊的话,孩子又怎能自信起来呢。所以家长的自我觉察显得尤其重要,最好的方式就是夫妻互相监督。


心翔心理育儿说

如何做到信任孩子?


从小到大,我们都在不经意间用自己言谈举止影响着孩子,一点一滴孩子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


一个感受到被父母信任的孩子,他才会对自己有信心。


在生活中,我们的哪些行为正在传递不信任,当我们看到这些行为时,就能警醒自己。


反复询问孩子的情况,孩子不说,我们会很生气,会想要逼问:“你说啊,你说啊。”这时就向孩子传递了焦虑和不信任。因为在我们心里已经深信他遇到了不好的事,才会这么着急。也许孩子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。


翻孩子的日记,翻书包,反复查看孩子的情况。甚至在房间装上监控,拉掉网络。这些都源于不安全感,不信任孩子会自己做好。


习惯帮孩子做决定,不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,无形中要求他们按照我们想的做。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很没用,对自己产生不信任


等等……


还有哪些呢?大家不妨觉察下,自己继续去填空,看到自己就是成长的机会哦!


若你想养出自信的孩子,亲爱的家长们,请这么做:


尊重孩子的意见

理解他的想法

认同他的感受

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

及时肯定他的行为

允许他试错

经常告诉他:“我相信你,你可以的!”

生活中不管发生什么,和孩子一起面对生活


️让孩子感受到你信任他的做法还有很多很多。当孩子感受到你的信任,他会觉得自己是值得被信赖的,他的表现就会越来越好,她对自己也会越来越自信。他内在的小宇宙就这样被你激发了,他也必将成才成器。


️说到这里,有没有再次看到家长的重要性?当我们愿意迈出来学习,就是我们的家庭向前移动了一大步。也许这条路并不那么平顺,但请记得无论发生什么,都是觉醒的机会,这是存在送给我们的礼物,抱着这份坚定的信念,勇敢地往前吧️


“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很多事情,经常是按下葫芦瓢又起,怎么能让自己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呢?”


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不能把控的,比如,生一个什么样的孩子。


也许直到现在,我们都在用自己的经验、感觉、喜好评断事情的好与坏,一旦带上了诸多主观意识,就变成了评断;一旦有了评断,就离事情的真相更远了。


我们都要学习修自己的心性,每天有那么多事情在发生,直到有一天如果我们可以不为所动,不以物喜,不以他悲,安住在自己的这颗心,那个时候我们就能从容应对生活中所有的事件。


️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?和你分享几点做法:


放下抱怨。当我们还在抱怨,代表还在抗拒,还不够信任生活的安排。生活本身具有转变一个人的力量,我们不去逃避任何一段经历

尝试接受一个事实:我们确实无法把控很多事。生活中发生的随机事件,都在锻炼我们的勇气,不是我们自暴自弃的理由,正确的做法是去接受。对此我很有体会,每当我选择了接受,我就会获得力量

接受现实不等于变得逆来顺受,无所作为,而是去积极地应对,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,最终我们将有能力影响周围的环境

选择超越受害者的心态。受害者只会问:为什么生活让我如此不幸呢?如果我们的生命总是出现被抛弃、欺骗或攻击的情景,我们真的需要检视自己的内在,一定有需要被解锁的信念,这些都是潜意识的记忆。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:这个处境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帮助?这场变故对我自己和他人有什么意义?当我们这样问自己时,这些问题就充满力量,它正在帮助我们从受害者转变到积极者。


来吧,不管发生什么,都选择用积极的视角来看待,信任自己,信任生活,最终我们将赢回那份独特的力量。



“虽然是龙生九子,九子也不相同,我这才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孩子,已经感觉很糟心了。一个很懂事,但是脾气也很倔;一个做事总是拖延,但是特别会暖人心。这当妈的实在是太难了!”


先来看一个问题,咱们为什么要生孩子呢?


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孩子对于我们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,看着别人都生了,我们也生,好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,由此引发的喜忧参半,快乐与烦恼并驾齐驱,是真实的生活体验。


我们一直提到“自负感”这个词,自负感来自过去的经验和累积。


在生活中经常听家长向抱怨,说一样的父母,一样的教育,养出的孩子却完全不一样。

有夫妻生了两个孩子,他们过去总是感慨两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同,其中一个孩子让他们感到自豪,而另一个让他们一度感到羞愧,甚至有点嫌弃和讨厌。

有时即便只有一个孩子,我们也会希望孩子和我们一样。


面对孩子的独特性,我们需要做的是去觉察。让我们骄傲的孩子是成全了我们的自负感,让我们感到羞愧的孩子是解构了我们的自负感。拥有这样不同的孩子,是多么幸运,让我们学会对非传统和有差异的事物给予更多的包容。


想对爸爸妈妈们说,在心态上,与其抱怨,不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你的孩子;与其想让他变成你满意的样子,不如接受他的独特,让他有机会成为真实的自己。


为此我们能做的,就是边学边实践边修正,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幸福。




如何能更加觉察自己的言语和行为?


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,我们遇到的问题真是五花八门。看多了解决方案,我们多少都能说出几条可行的办法来。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疑问,这是我有时会问自己的:这些问题归结起来有没有什么共同点?有没有一条途径可以让问题的数量减少,最好减少到只剩一个,这样就可以集中更多精力去解决它了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确实发现了这样一条路,就是提升自己的觉知力。

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能有更多觉察的话,很多冲突和矛盾,我们会自己生出智慧来应对。


️以下是三种靠谱好用的方法,推荐给亲们:


(1)写日记。通过写日记可以审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,帮助我们认清自己内在的变化,觉察我们是如何对事情做出不恰当的解读的,这可以让我们的内在与思想活动之间营造出一段距离,这样的写作能清除心头的自负感。

这里需要强调的是,写这样的日记是纯粹的抒发想法,只是感受,不做评断,切记不要被八股文式的框架所限制。


(2)静心独处。给自己找一个独立的空间,坐下来。你的双脚可以自然地踩在地上,也可以盘腿而坐,只要觉得舒服都可以,手自然地放在腿上,手心向上,慢慢闭上你美丽的眼睛,放松地呼吸,透过每一次呼吸,让自己的心可以安静下来。每次的静心可以从5分钟开始,每天让自己有若干次这样的5分钟静心时间,逐渐地延长,直到时间的长度和你的年龄相仿,养成好的静心习惯。


(3)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情绪。觉知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,需要静心的品质。在静心中我们会暂时和外界分开,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如同呼吸一样在流动着,而我们只是观察,流动的仅仅是想法和情绪而已,让其自由地来去,而不被它左右。




对于每天发生的事,我们都在给出自己的解读。比如说,当你走进孩子的房间,看到他拿着手机的那一刻,你的解读是什么呢?


你是在想,“啊,他又不认真学习了,真糟糕”;

还是觉得他正需要时间休息一下?


在面对逆境或挑战时,对事件的不同认知造就了不同的世界,我们的情绪状态也是源自于那个解读。


一个受到孤独症困扰,并且患有恐慌症和妄想症的孩子,可是他的父母却从未丧失信心。当有人问他的父亲,是怎么做到如此有耐心时,他给出了这样一段解读:


“他是我的儿子,我完全接受这一点。如果他有困难,我就得更加有耐心;如果他害怕,我就得更加温柔;如果他焦虑,我就得更加体贴……他需要什么,我就给他提供什么,这就是我份内的事。”


听完以后有没有很感慨呀。


试问,如果我们的孩子也是这样,咱们能否有他那样的豁达和智慧呢?答案在我们心里。


也许我们的孩子远没有看起来的情况那么糟糕,我们就已经hold不住了。每天都是焦虑,担心,总是害怕他有一点点闪失。


我们的智慧都是在逆境中生发出来的,通过经历这些境遇,我们正在教会孩子什么呢?我们正在教会他给予,接受,谦逊,耐心,勇气,爱情。我们要做的是剥开尘垢,和孩子一起把他们寻找出来。


心智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