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 西 专 业 综 合 性 心 理 服 务 机 构

爱需要距离,关系需要边界

发表时间:2020-02-15 09:40
1

为什么会自我界限不清?


从心理发展上看,自我界限是逐渐形成的。


胎儿在母亲体内,他感觉到他和母亲是一体的,他就是母亲的一部分。出生以后,虽然在躯体上离开了母体,但在心理上却依然与母亲联为一体。随着孩子慢慢长大,与母亲的心理距离也就越来越远。


成长的过程,也就是与母亲在心理上分离的过程。分得越开,也就意味着成长得越好。


遗憾的是,如果不幸遇上了一位无意照料孩子或者与孩子绑得过于紧密的母亲,婴儿的身体虽然长大了,但在心理上却无法完成与母亲的分离。


成年后,他就像“万能胶”,逮谁粘谁。因为在他的精神世界里,他从来就不曾形成过清晰的自我界限。


换一种说法,就是:处于这种状况的人,他的自我与母亲之间的界限不清楚。这种界限不清楚的状况会投射到他的所有人际关系中。


具体表现是:一方面,他会过多地在他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,过分地渴望他人了解自己,并过度地依赖他人,希望他人在本来该自己做出决定的方面代替自己做出决定;


另一方面,他会过多地想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,以便获得与别人融为一体的感觉,还想别人依赖自己,希望参与别人即使是很私人化的决定,等等。


2

界限不清带来的“好处”


安全


小孩在学步的过程中,走几步就回头,抱住妈妈的腿,那是为了安全;再长大一点,打开自己家的房门,看见有陌生人走过,把门一关,又跑回来抱住妈妈,那也是为了安全。


在孩子心中,只要与妈妈融为一体,就什么都不怕了。


这种心理会保持到成年,一个没有充分成长的成年人,他会下意识地感到,只要跟另外一个人变成一个人,就会有安全感。


自我界限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变得模糊不清了。


获得想像的、虚假的温情


从生理的角度看,在我们用手触摸边界很清楚的物品,比如表面光滑的硬物时,我们的感受是它是它、我是我,较少有交流的体验。


但当我们触摸一件软的、毛茸茸的物品时,我们就会感觉到与该物品在某种程度上的融合和某种意义上的温情。


心理上也是如此,在我们觉得与一个人没有边界的时候,我们就会自然地感到来自他的温情,即使这些温情是我们自己想像的,也可以暂时帮助我们抵御人世间的风寒。



“控制他人”


第三个“好处”是,可以控制他人。当然,这种控制感也是想像的、虚假的。


需要这种控制感的原因是,自我界限不清的人往往都不太自信,他不能肯定别人会对他好,所以需要控制他人的态度,这样可以让自己感到有信心一些。


3

界限不清带来的后果


大家已经看得很清楚,这些好处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好处。


如果把安全感建立在他人身上,这样的安全感是很不稳定的;


假想的温情,随着时间的推移,也会露出其本来的面孔,结果是更令人难以承受的冷漠;


而假想的控制感,会使他人觉得有巨大的压力,这迟早会导致关系的破坏。


不仅如此,在他控制别人的同时,他自己实际上也失去了自由,他时常会有被别人控制的感觉,言行举止都会过多地考虑别人会怎么想,就好像在为别人而活着。


只有成长本身会带来真正的安全感。因为这种安全感是建立在自己的独立能力之上,所以它非常稳定可靠。


当然,即使是一个成长得很好的人,也会需要温情,但是他所感受到的温情是真实的,不带任何虚情假意。


至于控制感,他可能根本就不需要(理性的控制除外,比如作为行政首脑对下属的必要控制),他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,别人对他的态度的好坏,对他的自信心没有任何影响。


4

如何划清与他人的界限


要在心理上划清与他人的界限,非一朝一夕之功,需要长久的努力。


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,自己在哪些看法、情感和行为上与别人的界限不清楚。然后一条一条慢慢地在那些不清楚的地方画上清楚的线。这样做会有一些痛苦,但也会有更多的成长的喜悦。


自我界限清楚的人,并不意味着他不需要别人,也不是说,他在任何情形下都自己承担一切,拒绝别人在情感上和行动上的支持;


自我界限清楚意味着,一个人与他人接近,但没有近到他失去自己的程度,也没有近到把别人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的程度,他还是他,别人还是别人;


与此同时,他也不会离别人太远,不会远到丧失爱自己想爱的人的能力和可能性,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,他会从别人那里获得不虚假的安全感与温情


即使在夫妻之间、父母与儿女之间、朋友之间,每个人也都应该有清楚的自我界限。那种消弭了自我界限的情感,迟早会对身处这种情感关系中的每一个人造成伤害。


也许有人会说,在这样亲密的关系中把界限弄得那么清楚,会不会使关系变得很冷漠?


回答是不会。因为自我界限清楚,并不意味着没有情感。而且,两个独立的完整的、都有着清楚的自我界限的人之间的情感交流,才是最深厚、最真实和最有价值的